近日,省教育廳官網等媒體以“河南推拿職業學院:保持發展定力 突出育人特色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題報道了我院特色辦學成果,充分展示了學院在高職教育機遇和挑戰并存的形勢下,探索出的一條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近年來,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進一步找準辦學定位,明確辦學方向,突出辦學特色,在定位上突出專業特色、在文化上突出“河洛推拿”特色、在理念上突出服務特色、在治校上突出精神特色,聚焦“加強內涵建設,促進轉型發展”,取得了累累碩果,教育教學質量大幅提高,育人效果顯著,得到廣大學生和家長的認可,社會影響逐步擴大。
全文如下:

保持發展定力 突出育人特色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近年來,河南推拿職業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進一步找準辦學定位,明確辦學方向,突出辦學特色,打造“河洛推拿”職教品牌,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一、在定位上突出專業特色
加強專業建設。近年來,河南推拿職業學院及時調整和優化專業結構,在原有針灸推拿、康復治療技術、護理、中醫骨傷、中醫學、中藥學、中醫養生保健、中醫康復技術等專業的基礎上,開設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等專業,使學院專業結構更加趨于科學合理,專業體系更加完備,初步形成了骨干專業與支撐專業有機融合、互相促進,既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又能服務大眾健康的專業群。
加強實訓教學。學院建成基礎醫學直觀室、針灸推拿手法實訓室、中醫骨傷模擬手術室、中藥炮制實驗室等實訓實驗室70多個,與洛陽正骨醫院、洛陽市中醫院、汝州市骨科醫院等聯合建立教學醫院,與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等50多家醫療單位簽訂實習協議,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教學和科研合作關系。
開展以賽促學。學院將人才培養與技能大賽系統銜接,把大賽項目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大賽內容融入課程教學內容、大賽評價融入課程評價,實現以大賽促教學工作改革、以教學工作改革促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二、在文化上突出“河洛推拿”特色
注重文化陣地育人。學院緊緊圍繞“河洛推拿”辦學特色,充分挖掘、利用中醫藥文化資源,建成了河洛中醫藥文化館和新安縣中藥材種植基地,不僅可作為教育教學的實踐場所,也可以作為中醫藥文化的育人基地,不斷豐富河洛文化的內涵,展示中醫藥文化的獨特魅力,助力洛陽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
注重校園環境文化育人。學院高度重視校園環境文化育人的作用,采用古代中醫藥名家和中藥材名稱,結合學院實際,對校園道路、建筑物進行命名,在校園廣場擺放中醫藥名家雕塑,建成四個園(名醫、名術、名著、名藥)和六藝園等,充分體現中醫藥文化和辦學特色,營造濃厚校園文化氛圍。
注重文化傳播育人。學院組織人員編寫了《中醫推拿文化健康知識手冊》,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插圖,介紹中醫推拿的有關知識和臨床常見病的手法治療,讓中醫推拿文化進中小學課堂,使青少年學生了解和認識中醫藥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健康的學習生活方式,熱愛中醫藥文化。開展“中醫藥健康文化推進行動”,組織專家走進機關、學校、企業、社區和鄉村,推廣普及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和易于掌握的理療、推拿等中醫養生保健技術和方法,讓師生在傳播中醫藥文化過程中,感受中醫藥文化魅力,進一步提升對專業的濃厚興趣。
三、在理念上突出服務特色
提供優質中醫藥特色服務。學院附屬醫院在承擔著臨床教學、實習帶教工作的同時,還擔負著社會醫療服務的任務。附屬醫院致力于弘揚中醫藥文化,倡導綠色健康理念,積極推廣中醫綠色療法,治療手段安全、無創、綠色,費用低,為廣大患者提供舒適的醫療環境和優質的醫療服務。同時,學院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與洛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合作,以慢性病治療為重點,以治未病理念為核心,積極探索融醫療服務、養生知識、健康文化為一體的中醫健康保障模式,提高洛陽市民的健康知識素養。
充分發揮職業技能培訓優勢。長期以來,學院充分發揮自身的教育資源優勢,堅持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尤其是盲人按摩專業培訓,已先后培養社會學員1.1萬余名。學院以國家級盲人醫療按摩規范化實訓基地為依托,努力將學院建設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盲殘人職業技能培訓中心,與洛陽市及縣區殘聯等部門密切合作,為盲殘人及其親屬做好定點幫扶培訓。每年舉辦短期培訓班,培訓身體殘疾學員500多人次,幫助他們學得一技之長,立足社會。
扎實履行社會幫扶責任。學院與偃師區高龍鎮桃花店村結成幫扶對子,進行支教、支醫、科普等,為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組織人員到偃師區、新安縣、汝陽縣等地開展中醫藥文化扶貧活動,把扶貧、扶智以及普及中醫藥文化知識學習結合起來,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
四、在治校上突出精神特色
守正創新的求實精神。學院秉持“傳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的辦學原則,在守正中創新,在創新中守正。學院以“個性化”為特征的師承教育與以“標準化”為特征的高職教育相結合,將傳統教育的精粹融入現代教育體系之中,構建適應新時代的中醫教育體系,為中醫藥發展打下堅實的人才之基,為“健康中國”建設提供新動力。
厚德載道的奉獻精神。學院要求教師既要有高尚的師德,又要有傳道的本領,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塑造學生的人格,造就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眾多殘疾學生經過學院精心培養,確立了自尊、自強、自立、自信的人生理念,憑著一技之長,成為了平等參與社會的勞動者,受到了社會的尊重,涌現出一大批中醫推拿名家和企業家。
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學院發揚河洛文化中的自強不息精神,篳路藍縷,奮勇向前,無論遇到什么樣的艱難險阻,都始終保持定力,克服困難,奮力拼搏,一往無前。
大醫精誠的仁愛精神。學院在教育教學中,不僅傳授給學生醫學知識和技能“仁術”,還培養他們良好的醫德“仁心”,把良好的人文素養滲透到專業技能學習之中。利用洛陽豐富的中醫藥文化資源,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河洛文化所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并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推進河洛中醫藥文化進課堂,講好“河洛推拿故事”,增強廣大師生的文化自信,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養。
原文鏈接:http://jyt.henan.gov.cn/2022/10-28/2630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