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推拿職業學院
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評估自評報告
省教育廳: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精神,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完善職業院校評估制度,促進職業院校不斷提高辦學能力和水平,根據《河南省教育廳辦公室關于開展2018年全省職業院校評估工作的通知》(教辦職成〔2018〕270號)《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中等職業學校辦學能力評估暫行辦法>的通知》(國教督辦〔2016〕2號)《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高等職業院校適應社會需求能力評估暫行辦法>的通知》(國教督辦〔2016〕3號)(簡稱兩個《辦法》)和《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開展2018年全國職業院校評估工作>的通知》(國教督辦函〔2018〕17號)文件精神,河南推拿職業學院高度重視,積極開展評估工作,現將2018年我院自評情況匯報如下:
學院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深化辦學機制和教育教學改革,充分發揮學院辦學主體作用,加強內涵建設,促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通過院內自評和校外專家及社會測評,認為學院在辦學基礎能力、“雙師”隊伍建設、專業人才培養、學生發展和社會服務能力等方面,具有較高地適應行業發展及社會需求的能力和水平,能夠較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一、辦學基礎能力
河南推拿職業學院是公辦專科層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位于洛陽市洛龍區,其前身是始建于1959年的“河南省針灸推拿學校”及2001年與河南中醫學院聯合組建的“河南中醫學院針灸推拿職業學院”。學院由省委高校工委領導,省民政廳舉辦和管理,省教育廳負責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是河南省職業教育特色院校,主要培養適應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的高等技能型人才,同時舉辦中等職業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學院辦學歷史悠久,人才培養質量高,招生就業兩旺。
學院目前有在校生5700多名,其中盲殘學生近700名,是全國規模最大的盲殘人高等職業院校。高職教育開設有針灸推拿、中醫骨傷、康復治療技術、護理、中藥等5個專業,其中針灸推拿是拳頭專業,是河南四大職教品牌之一,在全國也享有較高的知名度,被譽為“河洛推拿”。
學院占地面積近400畝,建筑面積近90000平方米,固定資產2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總值2092.12萬元,圖書館藏資料30余萬冊,電子教學資源150GB,建設有多媒體教室、語音室、實驗實訓室、藝術教室等教學資源,教學用計算機424臺,為學院良好的教學質量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擁有1個省級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可鑒定中級和初級保健按摩師職業技能資格。
學院2018年度公共財政預算教育經費5490.37萬元。其中投資880多萬元的現代教育提升計劃包括千兆校園網絡系統、一卡通系統、信息發布與監控系統、實訓基地建設等,可滿足校園信息化及學生校內實訓需求。目前學院接入互聯網出口帶寬2.5Gbps,網絡信息點數達1465個,校園無線網絡基本完成全覆蓋。學院積極推進在線課程建設,《推拿學基礎》課程自上線以來受到廣大用戶的一致好評,注冊人數突破4000人,截至目前點擊率超過10萬次。
二、“雙師”隊伍建設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367人,其中專業教師有187人,“雙師”型教師有63人,占比為33.69%。近幾年來,學院重視教師隊伍建設,積極打造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成效顯著。通過內培外引,校企合作,提高校內專任教師學歷與職稱水平,優化教師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科結構;引進了一批特色專業和實踐教學急需的教師;與企業深度合作,積極培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從企業聘請兼職教師承擔專業課,構建
“工學動態組合”的教學團隊。
根據培養方案和專業發展需要,每年有計劃地開展師資培訓,不斷提升師資水平。通過派出教師參加雙師培訓、參加繼續教育、骨干教師培訓及醫院頂崗實踐培訓等多種途徑和方法改善師資隊伍結構,提高師資隊伍整體質量和水平。優化現有師資隊伍的專業結構、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專兼結構,逐步建成一支能夠適應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師資隊伍。
積極支持教師參加學歷教育和短期培訓,提高學歷層次和教學水平。制定了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管理辦法、業務培訓管理辦法等制度,鼓勵一線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參加形式多樣的培訓,提高綜合能力。出臺了《河南推拿職業學院骨干教師選拔和管理辦法》《河南推拿職業學院雙師型教師選拔和管理辦法》等,進一步加強對中青年骨干教師和雙師型的培養力度,在業務進修以及推薦參加技術、學術帶頭人和各類專業學會任職等方面給予支持。
不斷完善績效考核的激勵約束導向作用,學院制定崗位設置與聘用實施細則,推進教師崗位聘用制度和績效考核制度改革。深化學校內部績效分配制度改革,利益向高層次人才和關鍵崗位傾斜,進一步穩定了高層次人才隊伍。
堅持素質與能力結合,多渠道多形式優化教學團隊的雙師結構,推進專兼職教師校企雙向兼職,開展新教師入職培訓、兼職教師上崗前培訓、青年教師成長培訓、教師暑期醫院掛職鍛煉等活動,鼓勵教師企業兼職和社會化服務,定期開展課堂教學大賽、技能大賽、信息化教學大賽等,提升教師素質與能力。
充分發揮和利用校內外、國內外資源,堅持理論課教師與實踐課教師的相結合制度,聘請醫院的專家、名醫擔任學院兼職教授,發揮校內外“兩種資源”和“兩個積極性”,充實師資隊伍。
三、專業人才培養
學院積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效果顯著。推行融理論于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高度重視用人單位的反饋意見,積極調整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努力實現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無縫對接。不斷根據國家、地方經濟發展和用人單位需求的變化,進行專業結構優化調整,明確重點建設專業,帶動專業群建設。
課程開設符合國家課程設置標準,并以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為抓手,推行專業課程建設信息化,建設了多門院級精品課程及課程資源庫。積極開展“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改革;主編、參編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職業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配合項目式教學改革,開發出版了特色鮮明的系列校本教材,學院專家編寫的《
推拿學基礎》《 兒科推拿學》《 傷科推拿學》《 婦科按摩學》《 內科推拿學》《 保健按摩學》 等教材均已出版,并應用于在校學生,反映較好。
積極完善教學管理模式,為人才培養提供制度保障。實行日常教學管理工作重心下移,不斷探索建立院系兩級教學質量監控管理體制,初步形成以教學質量監控為主線、以學院為主導、以教師為主體、以管理為紐帶的院系二級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以職業技能大賽為平臺,積極實施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計劃,使學生職業技能大賽與教學有機結合、無縫銜接,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重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校內實習實訓基地規模和內涵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實踐教學條件有較大改善。近三年來,建成校內實訓基地4個、校內實訓(驗)室30個,實訓基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校內實踐教學總工位數達942個。
遵循高職教育規律和特點,深度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按照專業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的要求,堅持產學研相結合,適當拓展服務領域,與企業建立長效合作機制。與相關醫院、行業、相企事業單位深度合作,建立聯合培養、訂單培養、現代學徒制培養等產學合一的人才培養模式。目前,與企業合作共建校外實習基地89個,年生均校外實訓基地實習時間為每生300天。2016年學生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學時總量超過99萬人學時。
四、學生發展
學院創新工作機制,促進招生、培養與就業創業協調發展。根據社會需求和現有專業基礎,實施“招生-培養-就業”聯動機制,招生、就業兩端工作深度參與教學培養環節,實施 “三個參與”和“三個掛鉤”。“三個參與”即深度參與專業設置、深度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深度參與實踐教學的設計和實施;“三個掛鉤”即就業狀況與招生計劃掛鉤、招生就業狀況與經費分配掛鉤、院系年度就業評估結果與院系年度評先評優掛鉤。充分發揮招生就業在辦學規模拓展、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實踐活動安排等方面的引領和導向作用,促進招生就業培養的協調發展。
在高職生源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我院加大招生宣傳力度,招生情況良好,錄取學生數逐年遞增,呈現穩中向好的趨勢。2017年我院在15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總計劃為2000人,其中自主考試招生計劃為276人,錄取1877人。同時積極開展“雙創”工作,結合大學生在就業中面臨的實際問題,開展就業創業技能培訓,提高大學生操作動手能力、職業素養、就業的競爭力。
學院認真落實校企合作、地校共建機制,充分發揮行業領軍作用,促進畢業生就業創業,建立了院系兩級“一把手”工程,強力推進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學生就業率逐年提高,2016年為91.34%,2017年達到92.02%,且多數學生接受繼續教育愿望強烈,61.97%的畢業生有專升本意愿。
實施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計劃,提高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國家、省市各級各類技能大賽。近幾年來,在各類技能大賽中我院學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先后有100余名學生獲大賽獎項。
建立完善的學生資助體系,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近年來已經建立以國家獎助學金為主要方式,以生源地信用助學貨款為重要渠道,以勤工助學、學費減免、伙食補助為輔助渠道,以校內獎學金為激勵手段,以學生醫保為重要保障的學生資助保障體系,同時還開通了“綠色通道”,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能夠順利入學。2017年評定國家獎學金1人,發放金額0.8萬元;國家勵志獎學金71人,發放金額35.5萬元;評定國家助學金470人,發放國家助學金總額177.3萬元;
認真實施國家助學貸款工作,形成了銀行、省助貸中心、高校和困難學生“四位一體”、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模式。2017年,學院累計申請國家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341.07萬元,累計貸款學生637人次。申請助學貸款學生比例22.72%;積極開展校內資助工作。學院在認真落實國家政策做好貧困生資助工作的同時,還加大校內資助力度,建立了以校內獎學金為主要渠道,學費減免、特困生補助、盲殘補助等的校內學生資助育人體系。2017年共評定院內獎學金1095人次,發放獎學金總額63.5375萬元。設立教學輔助、勤工助學等輔助崗位100多個,有149人在校內從事勤工助學,共支出勤工助學酬金7.4395萬元;嚴格落實國家學費減免政策,做好特困生學費減免。2017年減免學費學生人數148人,減免金額20.467萬元。學院困難補助594人次,補助金額15.7403萬元;建立“綠色通道”保障學生入學無憂。在新生入學時,對家庭經濟確實困難的新生開通“綠色通道”,確保其順利報到,入學之后再根據具體的家庭經濟狀況,分別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資助。
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了院、系、班三級心理健康教育網絡,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納入公共必修課,對全體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測,篩查重點關注對象,制定《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方案》《學生心理委員工作手冊》,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心理咨詢工作,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五、社會服務能力
學院緊緊圍繞河南省及洛陽市經濟社會發展、文化傳承及醫藥行業發展的需要,重點建設和發展醫藥衛生行業專業群,通過校企合作和產教深度融合,對接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人力資源和技術服務支持。現設有針灸推拿系、康復系、護理系、中醫骨傷系、公共教學部和基礎醫學部。學院緊跟區域經濟建設和產業發展步伐,主動與洛陽市產業發展融合、與區域產業結構調整銜接,隨著經濟發展方式提升專業服務產業能力,調整專業設置,加強專業建設。現招生專業5個,其中針灸推拿專業專業和中醫骨傷專業是國控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后可以考取助理執業證書;康復、護理專業充分體現中醫特色;中藥專業緊緊依托洛陽地區中藥材資源豐富的優勢,著重培養藥材炮制加工等方面人才,2018年1月獲批并于9月正式招生。目前學院正在積極籌備申報中醫學專業。
學院在開展學歷教育的同時,充分發揮辦學特色和專業優勢,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面向社會開展殘疾人職業技能、小兒推拿、成人按摩保健、老年康復保健和護理技能培訓等。學院先后被命名為河南省老年護理人才培訓基地、河南省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助力健康中國戰略實施。
六、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近年來學院改革發展取得了較大成績,但還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師資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隨著學院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師資隊伍依然呈現緊缺的狀態,教師隊伍的年齡、職稱、學歷等結構還不盡合理;受職稱結構的限制,年輕教師尤其是青年骨干教師,在職稱晉升方面還存在一定困難;教師培訓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強。
2.基本辦學條件有待進一步改善。內涵建設任務仍然艱巨,教學現代化、教學輔助設備、科研儀器設備、校園信息數字化等教學基本建設仍需要進一步加強。辦學資金仍需繼續加大投入。
七、對策及建議
1.以創建地方技能型優質高職院校為契機,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深入進行“課證融通,產學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繼續開展現代學徒制教育改革。搭建校企之間信息化交流平臺,著眼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普及推廣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廣泛運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堅持人才強校戰略,建設一流師資隊伍。建立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進一步推動師德師風建設;更新教育理念,加強專業與課程教學團隊建設;加大師資培訓投入和力度,不斷提升教師教育教學科研能力;強高層次人才引進,建立引進人才“一站式”服務中心,促使人才環境不斷優化,引進一批崗位緊缺的高層次人才以及雙師素質過硬的高技能人才。
3.加大專業建設力度,提升服務產業能力。緊貼市場、緊貼產業、緊貼職業設置專業,圍繞產業鏈的發展延伸設置新專業、調整專業結構,合理布局,形成更加鮮明的專業特色,帶動全院專業建設水平整體提升。推進特色專業建設,發展新興專業。圍繞專業建設,強化實踐性教學。推動校企共建校內外生產性實訓基地、技術研發中心等,切實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和技術技能積累能力;探索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與運行的長效機制,積極推行跟崗實習、頂崗實習等多種實習形式,強化以育人為目標的實習實訓考核評價,完善系部實習實訓管理考核評價。
4.完善現代大學制度,不斷深化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按照“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辦學”的要求,積極推進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在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深化學院內部管理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推進院系(部)二級管理體制改革。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結合崗位設置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崗位考核評價制度。堅持依法辦學、依法理財,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學院財務管理,強化辦學成本意識和效益觀念,規范資產管理和經營,提高運行效率。完善資產管理體制機制,實現各類資產的合理購置、科學管理和高效利用。繼續推進后勤社會化改革,繼續以市場換投資,減輕學校負擔,提高服務質量,構建與學院發展相適應的后勤保障體制和運行機制。
5.建議上級部門能夠進一步加大對學院發展的扶持力度,在政策、資金、人才培養和引進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制定出臺切實可行的職業教育發展普惠政策,促進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特此報告。
附: 河南推拿職業學院人才培養評估自評報告
2018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