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好老師要求,經過廣泛征求意見,擬將“善學、修德、弘毅、濟世”作為我院校訓,體現了我院的辦學理念、目標追求,以及對廣大師生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具體涵義為:
善學,即善于學習,這是從學習方面對師生提出“有扎實學識”的要求。《禮記·學記》中說:“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意思是說,善于學習的人,往往不用老師多花精力,自己就可以獲益良多,并且知道這是老師的功勞并感謝老師。善學從理念上講,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要樹立團隊學習的理念,要樹立工作學習一體化的理念;從方法上講,要堅持博與專的統一,要堅持知與行的統一,要堅持思與辨的統一。
修德,即修養德行,這是從品德修養方面對師生提出“有道德情操”的要求。教育家陶行知說過:“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即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廣大師生既要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又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生要有學德,教師要有師德。修德是立身之本,重點在修,要在學習、工作中不斷修煉和提高。
弘毅,即抱負遠大,意志堅強,這是從勵志方面對師生提出“有理想信念”的要求。《論語·泰伯》中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意思是說,有抱負、有作為的人,不可以不剛強、不意志堅定,因為他的責任重大,道路遙遠。希望廣大師生要有遠大的理想信念,有高尚的追求,有頑強的意志,特別是對殘疾職工和學生來說,更要培養自強自立的理念、身殘志堅的頑強意志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濟世,即濟助世人,這是從目標追求方面對師生提出“有仁愛之心”的要求。《論語·雍也》中說:“博施于民,而能濟眾。”意思是說,能讓百姓得到實惠,又能扶貧濟困。我國古代就有懸壺濟世之說,是贊譽有良好醫德、醫術高明的人,救人于病痛,普濟眾生。濟世一方面表明我院是一所中醫類高職院校,同時,也是對師生提出學習、工作上應該追求的基本目標。
歡迎廣大師生員工對以上校訓和具體涵義提出寶貴意見。
聯系人:聶先平 聯系電話:65232001。
學院辦公室
2016年1月5日